撰文:伍福民牧師
福音是終極的天國事工,也是地上教會的終極事工!一個以福音為始,以福音為終的教會事工,這事工有它的獨特性。
聖經是人類的救贖歷史,神救贖的事工從創世開始。神說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,牠要傷他的腳跟,從而揭開了人類歷史的罪幕;然而神應許了救恩,藉耶穌基督成就這應許。主耶穌吩咐信徒實踐傳福音的大使命,直到主再來,成就末世要顯現的救恩。
海外差傳事工和本地福音事工是教會的命脈,是教會存在的意義和目標。主的大使命從傳福音開始,使人信福音成為主的門徒,並培育其他信徒成為領人作主門徒的人,以致使命得以實踐和承傳。差傳事工和本地福音事工使教會蓬勃興旺,傳福音的教會也成為蒙福的教會。倘若教會不發展差傳事工,教會事工就顯得片面而欠缺完整了。

耶穌期望門徒見到廣大禾田的需要。當彼得、雅各和約翰清晨出去尋找耶穌(當時很多民眾要見耶穌),但耶穌對他們說他要到別的地方傳道,使更多人聽聞福音而得救,因為這是他來的目的。保羅說若沒有奉差遣的,怎能有傳道的?沒有傳道的怎能有聽道的?沒有聽道的怎能有信道的?
教會現今面對的試探和危機,是在教會生活和事奉過程中,被種種的需要和不同的教會生活淡化了傳福音的使命。教會過度重視建立肢體生活、崇拜生活和牧養信徒,漸漸地使之成為教會事工的重點,把很多的資源投放其中而忽略了差傳和傳福音事工的發展。其實差傳不是可作可不作的事工, 不是等到合適時才作的事工,它有其逼切性、重要性和影響力,這在〈使徒行傳〉的記載和教訓中清楚可見。
現今教會被邊緣化,不再成為人生活的一部分,失去在世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;正如在一些先進西方國家,教堂都座落在市中心地方,但已很少人參與聚會,教會和信仰已失去了影響力;你願意回應大使命的呼召嗎?
就教會牧養的模式而言,培育靈命成長,維持教會的事工和運作是最重要的,若沒有建立成熟的教會事工和生活,又缺乏良好的牧養,就沒有能力拓展差傳事工,以上的觀念取代了以福音為始,以福音為終的終極天國事工。但教會同時也不可忽視一個事實:若得救人數增多,教會就更有能力及活力,也有更強的生命力為主而活;建立這種觀念就能提供教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和動力;若能確立清晰而又具體的目標,就能增加事奉敏銳的調較能力和滿足感。建立教會和造就信徒的目的是實踐主
的使命,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。一個以福音為本的教會,對初信者而言,要教導他們傳福音的使命和責任;在培訓的課程中,傳福音不是可有可無的課程,不應放在課程的中段或後段,反之應盡早將傳福音的心志植根於初信者的心田。
從這角度去看教會的培育事工,培訓信徒使人作主的門徒,為主作見證;傳福音就成為重要又不可或缺的內容。使徒約翰提到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,要與主有更好的關係就能結果子更多,重要的不是享受與主的關係,而是因這密切關係而有的結果—為主多結果子。
主的心意是「不願一人沉淪,乃願人人都悔改」。一個愛主的信徒或教會必按主的旨意行事,在傳福音的事上絕不懈怠,愛主與傳福音在遵行神旨意的層面上是不能分割的。當傳福音的使命播種在信徒的生命裡,傳福音的使命就能承傳下去,建立滿有生命力的教會。
國際差傳協會(SEND International)每一位同工都有宣教士的身分和角色,反映每一位成員在不同的崗位或層面上,都合力推動福音事工,以福音為始,以福音為終!
文章摘錄自第7期通訊
コメント